低代码开发与智能医疗影像诊断:精准医疗的新助力
嘿,你说现在这科技发展得是真快啊,就说医疗这一块,啥智能医疗影像诊断都出来了。我呢,作为一个在系统和流程夹缝里求生的运营人,也在这低代码开发和智能医疗影像诊断的事儿里狠狠折腾了一番。
就前段时间,我们公司接了个和智能医疗影像诊断相关的项目。你都不知道,一开始那流程乱得哟。就说数据这一块吧,医院那边的影像数据来源可多了,什么CT、MRI,每个设备出来的数据格式还不一样。我们要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做分析,那简直就是噩梦。我得一个医院一个医院地跑,和人家沟通数据对接的事儿。有的医院系统老旧,数据导出特别麻烦,得找好几个人审批,审批得跑三个人,每人一个系统,最后还要Excel补漏洞。我就想知道一个事——现在到底是人适应系统,还是系统适应人?
而且,不同科室对影像诊断的需求也不一样。外科医生可能更关注骨骼结构,内科医生又更在意器官的病变情况。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需求整合起来,开发出一个能满足不同科室需求的智能诊断系统。这时候,低代码开发就派上用场了。我们那会实在搞不定了,就试了织信,结果真救命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要开发一个影像标注的功能。按照传统的开发方式,得等IT部门的人来写代码,这一等就是两周都不一定能做完。我当时真觉得,系统不是来提升效率的,是来拉我下水的。后来我自己试着用织信低代码平台,拖拖拽拽地就把这个功能的流程搭起来了,不骗你,我用低代码自己拖了个流程,十分钟上线。这可把我高兴坏了,感觉自己掌握了一项新技能。
但是,低代码开发也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就说权限管理这一块,我本来想自己搭自动审批,结果流程跑了一半发现权限没配好,哭着在织信找客服。客服倒是很耐心,帮我解决了问题。不过这也让我意识到,低代码开发虽然降低了开发门槛,但也不能掉以轻心。
在智能医疗影像诊断的项目里,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数据安全。医院的影像数据那可都是患者的隐私,一点都马虎不得。我们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,还要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。这又给我们的流程梳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。我每天都在和各种权限、加密算法打交道,头都大了。有时候真想当场摔鼠标,这系统怎么就这么难搞呢。
还有就是和医院的沟通问题。医院的工作人员对技术这一块不太了解,我们得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和他们沟通。有一次,我给一个医生解释数据加密的重要性,他听得一头雾水,我讲了半天他才明白。这也让我意识到,在项目推进过程中,沟通是多么重要。
经过一番折腾,我们的智能医疗影像诊断系统终于上线了。本以为可以松口气了,结果刚上线第三天,领导说要换审批人,我又开始崩溃了。而且,虽然系统跑通了,但是填报表还是要命。每天还是要手动导报表,开会还是要记六个群纪要,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。明天又要重新梳一遍流程了,我已经想删库跑路。
不过,通过这次项目,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。低代码开发确实给我们这些非技术出身的运营人提供了一个机会,让我们能更直接地参与到系统开发中。虽然过程很痛苦,但也有很多“干着干着突然明白了”的时刻。就像我在搭影像标注功能的时候,突然就明白了低代码平台的强大之处。
在这个项目里,我也看到了低代码开发和智能医疗影像诊断结合的潜力。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医院采用这种方式来提高诊断效率,降低成本。但这也意味着我们运营人要不断学习,跟上技术的发展。说不定哪天又会遇到新的挑战,又要在系统和流程的夹缝里继续求生了。
现在,我还在为这个项目的后续问题头疼。报表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,系统的稳定性也还需要加强。我每天都在和各种问题作斗争,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救火队员,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跑。但我知道,这就是我的工作,我只能硬着头皮扛下来。谁让我选择了这个在系统和流程里摸爬滚打的职业呢。说不定哪天我又能在低代码开发里发现新的惊喜,也说不定哪天我就被这些问题折磨得彻底放弃了。但不管怎样,我还是会继续在这个低代码的世界里折腾下去,毕竟生活就是一场折腾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