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代码开发与智能农业:从田间到云端的数字化转型
嘿,看到“低代码开发与智能农业:从田间到云端的数字化转型”这个话题,我就想起我们最近在智能农业项目里用低代码的那些糟心事。

我先跟你说啊,我们之前接了个智能农业的项目,就是那种想把田间的各种数据都整合起来,然后在云端能实时监控和管理的。一开始这项目看着挺高大上,可实际操作起来,那真是要了命了。
就说数据采集这块吧,田间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,像土壤湿度传感器、光照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啥的。这些传感器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,而且每个传感器的数据格式还不一样。我们要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,然后汇总到一个系统里,方便后续分析和决策。这时候问题就来了,传统的开发方式根本搞不定这么复杂又多变的数据采集和整合。我们IT部门的人天天加班写代码,写了好几个星期,结果还是漏洞百出,数据不是采集不上来,就是格式不对,没法用。

我当时真觉得,系统不是来提升效率的,是来拉我下水的。我就想知道一个事——现在到底是人适应系统,还是系统适应人?
后来实在没办法了,我们那会实在搞不定了,就试了织信低代码平台。一开始我也没抱多大希望,就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吧。结果你别说,还真救命。我用织信自己拖了个数据采集和整合的流程,大概十分钟就上线了。原来等IT两周都不一定能做完。我本来想自己搭自动采集和整合的流程,结果流程跑了一半发现权限没配好,哭着在织信找客服。客服还挺耐心,一步一步教我怎么配置权限,最后总算是把这个流程跑通了。
还有就是农场的设备管理,农场里有灌溉设备、施肥设备、农机具啥的。这些设备的维护、使用记录、故障报修啥的都得有个系统来管理。之前我们用的那个老旧系统,审批得跑三个人,每人一个系统,最后还要Excel补漏洞。我每次弄这个设备管理的流程,都想当场摔鼠标。后来我就用织信低代码平台自己搭建了一个设备管理系统,把设备的基本信息、使用记录、维护计划、故障报修都整合到了一起。而且这个系统还能自动提醒设备的维护时间,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。不过搭建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,我本来想给设备添加一个自动报修的功能,结果流程跑了一半发现数据传输有问题,又折腾了好久才解决。
另外,农产品的销售管理也是个大问题。我们要把农产品的信息、库存、订单、物流啥的都管理起来。之前我们的销售数据都是分散在各个系统里,想要统计一下销售额、库存数量啥的,那简直是噩梦。我就用织信低代码平台搭建了一个销售管理系统,把各个系统的数据都集成到了一起,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更新和统计。这样我就能随时知道农产品的销售情况,做出合理的决策。不过这个系统上线之后,还是有一些小问题,比如订单的状态更新不及时,还得我手动去处理。
虽然织信在这个智能农业项目里帮了我们大忙,很多流程都跑通了,但是问题还是有。就比如说,虽然织信上线了,但每天的日报还是我写的。系统虽然能采集和整合数据,但是要把这些数据整理成有用的信息,还得我自己来。而且填报表还是要命,那些繁琐的数据还是得我一个一个手动填进去。唉,现实就是这样,不会突然变美好,只是从“狗都不干”变成“勉强活着”。明天又要重新梳一遍流程了,我已经想删库跑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