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代码 / 常见问答 / 低代码开发 /
低代码开发与智能环保监测:我在绿色生态防线的“挣扎”

低代码开发与智能环保监测:我在绿色生态防线的“挣扎”

发布时间:08-04 09:14 作者:小太阳 浏览量:30

低代码开发与智能环保监测:我在绿色生态防线的“挣扎”

环保监测项目的“噩梦”开端

你别说,最近接了个智能环保监测的项目,我当时真觉得,这简直就是个烫手山芋。上头一拍脑袋说要搞这个,就丢给我们运营部门了。刚开始,我连智能环保监测是个啥,心里都没个底。只知道要收集各种环境数据,像空气质量、水质啥的,然后还得实时分析,把结果展示出来。

这数据收集就够让人头大的。不同的监测点,用的设备还不一样,数据格式也五花八门。有的是 Excel 表格,有的是 CSV 文件,还有的是直接从传感器导出来的特殊格式。我每天就跟个数据搬运工似的,在不同的系统和文件之间来回倒腾。就说水质监测这块吧,有十几个监测点,每个点的数据都要手动去下载,再整理到一起。我就想知道一个事——现在到底是人适应系统,还是系统适应人?

图片

而且,这数据收集上来了,还得做分析。我又不是什么数据分析专家,只能靠着以前学的那点皮毛,用 Excel 做一些简单的统计。可这数据量越来越大,Excel 根本就吃不消,动不动就死机。我当时真差点当场摔鼠标。

流程梳理成了“无底洞”

数据的问题还没解决,流程梳理又成了新的难题。这个环保监测项目涉及到好多部门,有监测部门、分析部门、报告部门,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流程和系统。审批得跑三个人,每人一个系统,最后还要 Excel 补漏洞。比如说,一个监测报告出来了,要先经过监测部门负责人审批,然后到分析部门审核数据准确性,最后再到报告部门进行格式调整和最终审核。这一圈流程走下来,没个三五天根本搞不定。

图片

我每天就像个无头苍蝇一样,在各个部门之间跑来跑去,催审批、要反馈。有一次,一个报告卡在审批链第三步,凌晨一点了还没人批。我给负责人打电话,人家还不耐烦地说在忙。我当时心里那个委屈啊,感觉自己就是个背锅侠,所有的问题都得我来解决。

而且,各个部门的系统还不兼容。监测部门用的是一套老旧的系统,只能导出特定格式的文件,分析部门的系统又不认这种格式,还得我手动转换。我就像个万能胶,在这些不兼容的系统之间拼命粘合,可还是漏洞百出。

低代码“救星”降临

我们那会实在搞不定了,就试了织信低代码。一开始,我也没抱多大希望,就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吧。没想到,这织信低代码还真成了我的救命稻草。

我本来想自己搭自动审批,结果流程跑了一半发现权限没配好,哭着在织信找客服。客服还挺耐心,一步一步教我怎么设置权限。经过几次尝试,我终于用织信低代码搭建出了一个完整的审批流程。不骗你,我用低代码自己拖了个流程,十分钟上线。原来等 IT 两周都不一定能做完。

在数据处理方面,织信低代码也发挥了大作用。我可以把不同格式的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,通过简单的配置就能实现数据的自动清洗和转换。比如说,我把水质监测的各种数据导入到织信平台,设置好规则,它就能自动把数据整理成统一的格式,还能进行初步的分析。这可给我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。

而且,织信低代码还能生成可视化的报表和图表。我可以把空气质量、水质等数据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展示出来,领导一看就明白。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,拿着一堆 Excel 表格去给领导汇报,还得费劲地解释半天。

项目上线后的“小插曲”

经过一番努力,这个智能环保监测项目终于上线了。我当时还以为能松口气了,没想到新的问题又出现了。虽然织信低代码把大部分流程都自动化了,但还是有一些数据需要人工手动录入。比如说,一些特殊的环境事件,像突发的污染事故,还得靠工作人员现场记录,然后再录入系统。这就导致数据的及时性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。

而且,系统跑通了,填报表还是要命。虽然报表的格式和生成方式都比以前方便了很多,但每天还是得花不少时间去填写各种数据。就像那个日报,虽然织信上线了,但日报还是我写的。

还有,这个项目涉及到的部门太多,大家对新系统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。有的部门觉得新系统太麻烦,还是习惯用以前的老方法。这就导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,还是会出现一些流程不顺畅的情况。结果刚上线第三天,领导说要换审批人,我又开始崩溃了。明天又要重新梳一遍流程了,我已经想删库跑路。

其他类似问题
立即开启你的数字化管理
立即申请,开通试用
微信咨询
微信公众号二维码
咨询织信数字化顾问获取最新资料
电话咨询
数字化咨询热线
13670208024
预约演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