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代码开发与智能环保监测:我在绿色生态防线的踩坑之旅
低代码开发与智能环保监测:我在绿色生态防线的踩坑之旅
最近我看到个挺高大上的话题——低代码开发与智能环保监测,说要构建绿色生态新防线。你别说,这话题乍一听挺玄乎,不过仔细想想,和我这运营人的工作还真有点关系。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,跟你唠唠我在这方面遇到的那些事儿。
环保监测数据收集的“噩梦”
我们公司之前接了个环保监测相关的项目,主要是对一些工厂周边的空气质量、水质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。一开始,这数据收集可把我折腾惨了。每个监测点都有不同的传感器,这些传感器产生的数据格式还不一样。有的是文本格式,有的是数字格式,还有的是图片格式。而且,这些数据要分别从不同的系统里导出来,每个系统的操作方式都不一样。我就像个无头苍蝇一样,在各个系统之间来回切换,一天下来,眼睛都花了,数据还没收集全。
更要命的是,这些数据还存在很多错误和缺失值。我得一个一个地去核对、去修正,这工作量简直大到离谱。我当时真觉得,这系统不是来提升效率的,是来拉我下水的。我就想知道一个事——现在到底是人适应系统,还是系统适应人?
我们那会实在搞不定了,就试了织信低代码。我本来想着,死马当活马医吧,没想到还真给我救了一命。我用织信自己拖了个数据收集的流程,把各个传感器的数据接口都整合到了一起。这样一来,数据就可以自动收集到织信的系统里,而且还能自动进行格式转换和错误修正。原来我一天都干不完的活,现在几个小时就搞定了。

环保监测流程审批的“漫长等待”
数据收集完了,接下来就是审批流程。这审批流程才是真正的“噩梦”。审批得跑三个人,每人一个系统,最后还要 Excel 补漏洞。我每次提交审批,都得在不同的系统里重复录入数据,而且还得等审批人一个一个地签字。有时候,审批人不在,这流程就得一直卡着。有一次,我被卡在审批链第三步,凌晨一点了还没人批,我当时真差点当场摔鼠标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又想到了织信低代码。我用织信搭建了一个自动审批的流程,把各个审批环节都整合到了一起。这样一来,我只需要在织信系统里提交一次审批,数据就会自动流转到各个审批人那里,而且审批人还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审批。这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不过,在搭建这个流程的过程中,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。比如说,权限没配好,导致有些审批人看不到数据。我哭着在织信找客服,在客服的帮助下,才把问题解决了。
环保监测数据可视化的“艰难探索”
数据收集和审批都搞定了,接下来就是数据可视化。我们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以图表、报表等形式展示出来,让领导和客户能够直观地了解环保监测的情况。一开始,我们用的是传统的 Excel 图表,但是这些图表太简单了,根本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。我又试着用一些专业的可视化工具,但是这些工具的操作太复杂了,我根本学不会。
后来,我发现织信低代码也有数据可视化的功能。我试着用织信自己拖了个可视化界面,把收集到的数据以各种图表、报表的形式展示出来。没想到,效果还挺不错的。织信的可视化功能操作简单,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。我可以把不同的数据指标以不同的颜色、形状展示出来,让数据更加直观、清晰。

看似解决实则仍有难题
虽然用织信低代码解决了很多问题,但是这项目也不是一帆风顺的。比如说,虽然织信上线了,数据收集和审批流程都跑通了,但是日报还是得我自己写。而且,系统虽然可以自动收集和分析数据,但是填报表还是要命。每次填报表,我都得从系统里把数据导出来,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填到报表里,这工作量还是很大。
明天又要重新梳一遍流程了,我已经想删库跑路。不过没办法,干我们这行的,就是得在系统和流程的夹缝里求生。我只能边学边崩溃边上线,希望以后能少遇到点糟心事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