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流供应链管理难题与低代码平台的应用
物流供应链管理的“坑”
我在运营工作里,可没少跟物流供应链管理打交道,那里面的坑,简直一个接一个。就说我们之前负责的一个项目,要管理从供应商到仓库,再到客户的整个物流流程。这听起来好像挺简单,不就是货物的流转嘛,但实际操作起来,那复杂程度,能把人逼疯。
先说供应商这边,我们有好几个不同的供应商,每个供应商提供的货物信息格式都不一样。有的用 Excel 表格,有的用自己的系统导出数据,还有的直接发邮件说个大概。我们每次收集这些数据,都得手动一个个整理,再录入到我们自己的系统里。你能想象吗,光这一步,每个月就得花好几天时间,而且还特别容易出错。有一次,就因为录入错误,导致一批货物的规格不对,差点耽误了客户的订单,最后我被老板狠狠批了一顿。
再说说仓库管理,货物进仓、出仓的流程特别繁琐。审批得跑三个人,每个人还在不同的系统里操作。仓库管理员在他们自己的系统里记录货物的入库信息,然后传给物流调度员,物流调度员又在另一个系统里安排运输,最后财务人员还得在第三个系统里核对费用。这中间要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,比如信息没及时更新,或者某个审批人不在,整个流程就卡住了。我有一次为了一个紧急订单的审批,在三个系统之间来回切换,眼睛都看花了,最后还得用 Excel 补漏洞,把所有信息整合到一起,那滋味,别提多难受了。
还有运输环节,我们之前用的运输管理系统,那叫一个难用。它不能实时跟踪货物的位置,每次客户问货物到哪了,我们都得打电话问司机,司机还经常不接电话,或者说不清楚具体位置。这导致客户满意度直线下降,我们还得花大量时间去安抚客户。我当时真觉得,这些系统不是来提升效率的,是来拉我下水的。

低代码救场
就在我们被这些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,我听说了低代码开发。一开始,我也没抱太大希望,觉得这东西可能又是个噱头。但我们那会实在搞不定了,就试了织信低代码平台,结果真救命。
我们先用织信搭建了一个统一的数据收集平台。把供应商的数据收集方式统一起来,让他们按照我们规定的模板上传数据。这样一来,我们就不用手动一个个整理了,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和录入数据,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。而且,这个平台还可以实时更新数据,我们随时都能看到最新的供应信息。
接着,我们又用织信优化了仓库管理流程。把原来三个系统的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,实现了审批流程的自动化。现在,货物进仓、出仓的信息可以自动在各个环节流转,审批人可以在同一个系统里完成审批操作,再也不用在不同系统之间来回切换了。有一次,一个紧急订单需要快速出库,按照以前的流程,至少得花一天时间才能完成审批和出库。但用了织信之后,整个流程不到两个小时就走完了,效率提升了好几倍。
在运输管理方面,我们用织信开发了一个实时跟踪系统。这个系统可以和司机的手机定位绑定,实时显示货物的位置。客户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或者手机 APP 随时查看货物的运输状态,再也不用打电话问我们了。这不仅提高了客户满意度,还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。我记得有一次,一个客户在半夜给我发消息,说他们很担心货物的安全,我让他自己在 APP 上查看货物的位置,他看到货物一切正常后,马上就放心了,还对我们的服务表示了感谢。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
虽然用织信低代码平台解决了很多问题,但运营工作可不会突然就变得美好起来。就说数据维护这一块,虽然系统可以自动收集和处理数据,但还是得有人定期检查数据的准确性。有一次,我们发现系统里的一些货物库存数据和实际库存对不上,最后查下来,是因为仓库管理员在录入数据的时候不小心输错了。我又得花时间去和仓库管理员沟通,重新核对数据,这还是挺麻烦的。

还有就是员工的培训问题,虽然织信低代码平台操作相对简单,但还是有一些功能需要员工去学习和掌握。我们组织了几次培训,但还是有一些员工不太会用,遇到问题还是来找我。我感觉自己都快成技术支持了,每天除了处理运营工作,还要花很多时间给员工解答问题。
另外,系统跑通了,报表还是要命。每个月我们都得向上级领导汇报物流供应链的运营情况,虽然系统可以生成一些基本的报表,但要想做出一份详细、准确、有分析价值的报表,还是得手动去整理和分析数据。我每次做报表都得加班到很晚,眼睛盯着电脑屏幕,都快看出重影了。
所以啊,虽然织信低代码平台帮我们优化了供应链管理效率,但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。就像现实生活一样,不会突然就变得完美,只是从“狗都不干”变成“勉强活着”罢了。明天又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,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