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你说低代码开发遇上量子计算
嘿,你说低代码开发遇上量子计算,这听起来就像两个不同次元的东西要搞在一起。我一看到这话题,就联想到我们最近那些让人头大的低代码需求了。
被传统开发折磨的日子
我干运营这行,天天和系统、流程打交道。以前啊,要是有个新需求,找 IT 开发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。就说之前我们要做一个简单的数据填报流程,从提需求开始,我得先和 IT 部门的人开一堆会,给他们讲清楚这个流程要怎么跑,每个环节要收集什么数据。他们呢,还得去评估这个需求的复杂度,看看要怎么设计数据库,怎么写代码。
这一来二去,时间就这么耗过去了。等他们开始开发,我就只能干等着。有一次,一个小功能等了两周都没动静。我天天催,他们就说遇到各种问题,什么代码冲突啦,数据库设计有问题啦。我当时真觉得,系统不是来提升效率的,是来拉我下水的。
而且,就算开发完成了,上线也不顺利。测试的时候又发现一堆问题,什么数据显示错误,流程走不通。我就想知道一个事——现在到底是人适应系统,还是系统适应人?反正那段时间,我差点当场摔鼠标。
低代码救我狗命
后来实在没办法了,我们就试了织信低代码平台。你别说,这东西还真救命。就拿那个数据填报流程来说,我自己在织信上拖拖拽拽,把各个字段、流程节点都设置好,十分钟就上线了。原来等 IT 两周都不一定能做完的事,我用低代码自己就搞定了。
我本来想自己搭自动审批,结果流程跑了一半发现权限没配好。当时我都快哭了,赶紧在织信上找客服。客服很快就帮我解决了问题,还耐心地给我讲了权限设置的要点。从那以后,我对低代码开发就有了信心。
量子计算带来的幻想
现在又说到量子计算,我就在想,这玩意儿要是和低代码结合起来,会是个什么场景呢?我看完这个话题后就琢磨,说不定以后我们做数据处理会变得超级快。就拿我们现在的内容分发来说,要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、兴趣爱好来推荐内容。现在的数据量越来越大,处理起来特别费劲。
要是有了量子计算,可能瞬间就能分析出每个用户的喜好,然后精准地推送内容。而且在低代码开发里,可能一些复杂的算法和模型,用量子计算就能轻松实现。比如说,我们在做流程梳理的时候,有时候要考虑很多因素,像资源分配、时间安排。用量子计算的话,可能一下子就能算出最优方案。
现实还是骨感
不过幻想归幻想,现实还是很残酷的。就说我们现在用低代码开发,虽然解决了很多问题,但还是有不少麻烦事。就拿系统上线来说,就算用了低代码,还是要做很多测试和调试工作。上次我们一个新系统上线,结果刚上线第三天,领导说要换审批人,我又开始崩溃了。
而且,量子计算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,离我们实际应用可能还有一段距离。就算以后真的能和低代码结合,我们这些运营人也得重新学习很多东西。就像我当初学低代码一样,又要边学边崩溃。
虽然我对低代码和量子计算的结合充满期待,但我也知道,这中间肯定还有很多坑要我们去踩。说不定以后又会遇到各种新问题,什么量子计算的稳定性啦,和低代码平台的兼容性啦。反正我这运营人的日子,估计是不会轻松喽。现在系统跑通了,但填报表还是要命,谁知道以后又会冒出什么新幺蛾子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