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代码开发与智能城市交通信号优化:缓解交通拥堵的新手段
嘿,你知道吗?最近我老琢磨智能城市交通信号优化这事儿。这玩意儿听起来高端,其实和咱低代码开发还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就说我之前参与的一个项目吧,当时上头让优化城市里一个交通特别拥堵的路口的信号系统。这可把我愁坏了,我又不是交通专家,也不是技术大拿,就一普通的运营人,咋整啊!
最开始,我们拿到的情况那叫一个复杂。这个路口车流量大不说,还有很多特殊情况,像早晚高峰时段的车流量分布和平时完全不一样,而且周边还有学校、商场,一到放学、下班时间,那简直就是车的海洋。交通部门给的方案是传统的调整信号灯时长,但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。我当时就想,这得从根源上改变信号控制逻辑才行啊。
我们先试着用老办法,找 IT 部门帮忙写代码来优化信号系统。结果呢,IT 部门说这需求太复杂,得等他们排期,而且就算排上了,开发周期也得好几个月。我一听就急了,这几个月过去,这路口的交通得堵成啥样啊!我当时真觉得,系统不是来提升效率的,是来拉我下水的。我就想知道一个事——现在到底是人适应系统,还是系统适应人?
没办法,我就开始琢磨低代码开发。我就想,能不能用低代码自己搞个交通信号优化的小系统呢?说干就干,我开始研究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逻辑。我发现,其实交通信号优化就是根据不同时段、不同方向的车流量来动态调整信号灯的时长。这听起来好像不难,但实际操作起来可太难了。
我得先收集这个路口的车流量数据。这数据收集就够我头疼的,车流量数据分散在各个系统里,审批得跑三个人,每人一个系统,最后还要 Excel 补漏洞。我每天都得手动从不同的系统里导出数据,再整合到一起,这工作量大得要命。而且数据还不准确,有时候因为系统故障,数据就缺失了。你别说,我那天真差点当场摔鼠标。
好不容易把数据收集齐了,我就开始用低代码平台搭建交通信号优化系统。我用的是织信低代码平台,我们那会实在搞不定了,就试了织信,结果真救命。织信低代码平台操作相对简单,我可以自己拖拖拽拽就能搭建出基本的流程。我把不同时段、不同方向的车流量数据输入进去,设置好信号灯时长的调整规则。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可难了。我本来想自己搭自动调整信号灯时长的流程,结果流程跑了一半发现权限没配好,哭着在织信找客服。
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,我终于把交通信号优化系统搭建好了。我当时那个兴奋啊,觉得终于能解决这个路口的交通拥堵问题了。我们赶紧把系统上线测试。一开始,效果还不错,车流量明显减少了,通行时间也缩短了。我心里那个美啊,觉得自己真是太厉害了。
可是好景不长,过了几天,问题就来了。有一天突然下大雨,车流量和平时完全不一样了,系统就有点反应不过来了,路口又开始拥堵了。我当时那个崩溃啊,感觉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。我赶紧重新调整系统的规则,把天气因素也考虑进去。又经过一番折腾,系统终于又稳定了。
虽然系统稳定了,但后续的维护工作还是让我头疼。每天都得盯着系统的运行情况,一有问题就得赶紧处理。而且交通流量是不断变化的,还得定期更新数据,调整系统规则。系统跑通了,填报表还是要命,每天还得写各种报表汇报系统的运行情况。
结果刚上线第三天,领导说要把周边几个路口的交通信号也一起优化,还要和其他城市的交通系统做数据对接。我一听,差点晕过去,我又开始崩溃了。